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

專收叻仔 搭棚


專收叻仔  、 搭棚

上周我畀建議讀者,叫大家將組合內主要資金,長買價值股,惹起好多朋友的回應,我想借此機會再與大家分享。

網友「cashin」有一個好好的總誌,話我講的問題其實等如「你寧願好刺激咁輸,定係好悶咁贏?」我估好多人都無認真咁諗過呢個問題,只是隨着感覺走。

網友「依家控股」講佢自己爸爸的例子,就是一個典型。佢話:「陸SIR,今日你在頭條日報專欄講投資羸投機輸,在下好有感觸。好多人話投資股票其實唔難,只要「等跌買大股死坐」就掂,以前好多人就咁咁樣供獅子銀行(005) 贏大錢,不過後來「大股」有啲變質, 除左八號仔(008) 係經典外,連獅子銀行都五年上唔返高位。」

依家控股舉佢爸爸的例子:「在下老竇2007年炒股仔輸身家,好在仲有層供完嘅港島藍籌屋苑單位連車位,結果輸到賣樓賣車位搬去新界,不過去新界買過另一層樓,賣樓套現還埋百萬賭債,都仲有成百幾二百萬畀佢養老。在下老竇係好賭之人,日日要起身睇市,睇住啲股價同埋報價機上買賣兩邊條隊就會開心,佢仲係有學識的人,70年代大學畢業,英文好,去書局買啲500蚊本嘅鬼佬股票書嚟研究,主要都係圖表派,不過佢學完之後就應用在啲股仔及牛熊證上,結果不問而知。」

老竇慘輸 阿仔心痛

依家控股繼續講:「老竇炒輸錢賣樓還錢的事,已經過咗三年,見佢愈炒愈縮,我食飯同佢講,「如果你200萬等股價平的時候,在3蚊樓下瞓落去買3988(中國銀行) 一年67厘息,一年最少收10萬息,你咁樣炒炒吓,一年炒唔炒到10萬?」佢出唔到聲無回應。依家成日見啲財務公司廣告,有身份證同電話就借得,真係有少少擔心老竇會唔會再錯一次,不過如果佢再錯,我估佢又輸100萬, 老竇層新界樓值300萬,賣完樓還完錢都仲有百零萬,可以買番層天水圍上車盤比佢過世嘅,始終層樓係佢捱返嚟,佢想輸咗層樓,係佢嘅自由。人就係咁,好地地「等跌買大股死坐」OK囉,但咁樣太悶,唔覺得自己係投資緊,但長炒真係十個有九個輸,真係無奈。」

依家控股老竇慘輸的故事,佢不是今日才講,記得幾年前佢老竇炒股輸錢欠落一身債要被逼賣樓時,佢都有留言問過我點算,如果三年前唔係賭輸咗被迫賣樓,而家層樓連位隨時值800萬、1000萬,沽咗佢買中行,一年收6070息,印印腳。估唔到佢老竇經過一場教訓,都未戒到手癮,搞到3年後又要個仔擔心。

據依家控股所講,佢老竇係70年代大學生,學識唔錯,識得睇英文投資書,但一樣搞成咁。大家要知道,70年代讀到大學的多數係叻人,而家本地中學生入政府資助大學的比率係18%,但70年代時只有1%,的確是百中選一的聰明仔,但咁有學識的人炒股都唔掂,皆因股市有一個特性:「專收叻仔」。

真嘢唔靚 靚嘢唔真

如果你自認愚笨,或者至少對股市愚笨,叫你等跌市時買好股長揸,甚至買指數基金長揸,你唔會太抗拒,可能首要關心係隻股派幾多厘息,因為揸住股票唔郁,對你唯一有刺激是收股息的時候。但若你自認叻人,英文又得,投資書睇唔少,當然不安於「等跌市買好股」的笨方法,想找出制服股市巨龍的良方,找出打敗股市的秘訣。正當叻人在鑽研炒股秘方時,大鱷就食住叻人的心理,佈下重重陷阱,等叻人落疊,聚而殲之。

大鱷殺人的方法,萬變不離其宗,都係造出極其吸引的局面,要生意有聲勢佢有聲勢,要盈利有盈利,要走勢靚佢有靚走勢,要成交佢有成交。叻人都係人,你要乜大鱷都畀乜,自然會心動,以為搵到筍嘢。

我最近同公司的同事開會,講起競爭對手在「搭棚」,佢哋完全唔明我講乜,我問「你唔知搭起個雞棚點解呀?」佢哋搖搖頭,唔知係我講嘢粗俗,定係年輕人入世未深,唔知呢個世界好多假嘢,做生意可以搭雞棚「凶」對手,股市做局,就係要搭雞棚引對手入局。

舉個例有一間零食店愈開愈多,而且是開在通衢大道,我心諗呢盤生意點做呀,香港鋪租貴人工貴,呢間嘢開始時開在舊區細商場、租金較便宜的地方開檔,仲有數圍,而家開在咁貴租的大街上,有無錢賺㗎?做零食唔同莎莎、周大福、D&G,可以大做高消費遊客生意,零食鋪賣嘢開單錢碼細,利錢薄,佢瘋狂開鋪,撐到咁大,所為何事?

我斷估無痛苦,覺得零食舖咁亂玩,只為炒股,開舖等如做戶外廣告,只為讓人人見到佢個招牌,令你覺得好勁,如果咁叻又可以搞到盤數好靚,然後反覆向上炒,就有人信。叻仔初時對呢隻股無信心,但見佢反覆炒高,圖表走勢好靚,股價跌親都反彈,加上業績又好的話,自然會落疊。若果仍嫌只是一隻本地股唔夠「重口味」,可以加啲進軍大陸概念,求其在大陸開三幾間做辦就當係真,又或者搵個乜嘢猛人或基金入股,搞到咁堅,你信啦啩?

真嘢唔靚,靚嘢唔真。蠢人見到醜醜地的東西都肯買,叻仔唔見到靚嘢唔願意落疊,所以在股市搭起雞棚做局,就係想收啲搵好嘢食想買10倍股的叻仔。妙就妙在有啲叻仔其實明知有人在做局,佢都照樣行入去,因為佢相信自己俾其他散戶聰明,其他人走唔到,自己會走到。但佢哋唔知道,大鱷睇晒老散的底牌,你唔夠佢玩。

控股投機 小賭怡情

例如一隻股仔,開始時市值兩三億,牌面有50%街貨,牌底其實只有10%街貨,另外40%揸在大戶手中。莊家可能係用市價再7折價錢攞呢40%貨在手,成本只是70008000萬,佢自然同公司大股東夾好,間公司搞吓生意,莊家搭棚炒股,做到股價圖靚一靚,一條上升軌,每跌到支持位都反彈再向上。請問依家控股個老竇買本500蚊鬼佬技術析書學到的東西,去分析一個土炮人造圖,又有乜意義呢?隻股係咁炒,3億市值炒到30億市值,到好消息出現時,例如公布業績爆升、進軍大陸或者猛人入股之類,開始吸引跟風散戶落疊,就是大戶出貨之時,佢唔使沽晒所有貨,舉例30億市值時沽一成收番3億,25億市值時沽一成收番2.5億,夾埋收咗56億,扣番8000萬成本加搭棚費用算佢1億幾,都仲有34億袋袋平安,跟住佢放手唔頂,隻股就變自由落體散戶唔易走得到,一則莊家沽貨都係在最好的時候沽,那時散戶唔捨得走,二則如果莊家未散貨,隻股跌完會升返突,股價完全被人為操控,你唔信,佢就搞高搞到大部份人信為止,你沽咗都會俾佢引到你回頭買,點走?

股市中有好多這類人造美女,你俾佢滾一次唔出奇,滾十次都仲得,但唔好俾佢滾一世,去歡場俾人搶錢搶到三、四十歲,都要收手啦,就算唔徹底收山,都要控制自己被人滾的次數,減少損失。

賭開好難戒,最好先從減量入手,本來自己倉位100%係炒,而家減一半,甚至減70%,只留番30%係炒,其他70%資金低買價值股作長線投資,然後過一兩年,比較「投機的我」和「投資的我」的業績,如果投機真係可以賺大錢,可以加注,唔得,就要再減。若只用10%資金投機,小賭怡情,無傷大雅,我都唔太反對,但如果好似依家控股老竇咁,四、五十歲仲成日輸仲要賭身家,就好唔理性,要控制吓啦。

頭條日報 陸羽仁 26112012

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

Cup with handle


下方有 A B 圖,都出現 cup with handle 突破走勢,如資金只夠買其中一隻,請務必先考慮買入 A 而不是 B。雖然好多人都對 B 較有興趣,因為股價之前跌成咁,一定跌到好平?
 
另外你可會諗,如果 B 的股價真的 turnaround,就算回到本來高位的一半或大半,都好爽!而 A 是新高價,會否太高?又無過往歷史價做指標,好似一隻隨風飄動的紙鳶,會唔會隨時斷線急跌?這是一般散戶的畏高症作怪;今年看過各成功炒家的有關書籍,大部分成功炒家都是靠選 A 類別發達

 
 
以下是幾個較 實用的形態:

1. Cup with Handle
2.
雙底
3.
頭肩底

至於甚麼三角形,鑽石形,實用性不大。另外務必一定以週線圖的形態為準,日線圖出現的小雙底,小 Cup with Handle 之類,作用性不大。

除了兩者股票出現相同形態時,首選是 A 類之外。亦要注意成交量,突破時成交量越高越好,最好是單日以一年來最高的成交量突破,就更加安心買入。如果無成交量支持的突破,不一定失敗,只可以說失敗率較高,如果你資金較少,出擊就要更慬慎,情願錯過沒成交支持的突破股,等待一隻真正放量突破的股票出現才出擊,勝算較高

 
強者和弱者分別,可用 "中期上升趨勢" "中期下降趨勢"

所謂中期,用三年週線圖來看清楚一個大局,而長期用 8 年月線圖,但長期我好少看,因為對操作沒有太大用處

何者是 A 類,何者是 B 類?



 
 
 
有網友指出 中旅 (308) 可能是強者,我不反對,因為判斷強和弱,必定要配合時間框架。如果用一年週線圖,其實 308 表現不差,但放三年週線圖,就看到早前的一個下降趨勢。

圖中的紅色線代表一個較中期的趨勢,好明顯之前海爾電器 (1169) 是一個漂亮的上升趨勢,而中旅 (308) 則是下降趨勢。

趨勢的打破:

1169
早前跌穿紅線的上升趨勢,相反 308 是升穿下降趨勢,那麼是否代表大家的趨勢逆轉了呢?也不是。應該話當時仍然未知。

308 升穿中期下降軌,也只是完成了 Step 1。升到一個浪頂然後回落,出現了明顯的阻力藍色線,跌落去又出現一個支持位,第二次下跌也跌不破此支持位,進入橫行打底格局,是為Step 2。但完成整個 Trend,必定要最後向上突破藍色線 (Step 3) 。但現時未有,所以不敢輕言說 308 進入一個新的上升趨勢。

以反轉角度看 1169,跌穿上升趨勢的紅色線,有時不代表是轉勢,但以風險管理角度必須先撤出。之後等待一個較中期的形態出現後,才能看清大局,原來是在做一個頭肩底形態。

如果設 3 年期是時間框架,那麼 1169 A,而 308 則是 B

當然筆者不厭其煩要重申,不是一定 B 類不可取,只不過筆者的投資風格已改成主打 A 類,因為自己覺得勝算較高。但本人不會說 "批死" B 類一定無運行之類的話,因為筆者知道一定有好多走短線,短炒 B 類股票而成績相當不錯的高手在。

另外每人的時間框架不同,短炒的高手可能只看一年週線圖以及半年日線圖,已經可以操作得心應手。Alexander Elder 認為要先選自己喜歡的時間框架,然後再退一步用一個較中期的時間框架來看清大勢。比如說你喜歡日線圖作時間框架,那麼就把 1 x 5 等於五個交易日 (一週),即用週線圖來看清大局。

前者 (喜歡的框架) 用為操作的出入點,而後者 (較寬的框架) 用為看清大局。

補充:不是全部放棄 B 類股票,如打底格局靚仔而又突破,還可一博,只不過資金佈局上,A 類應佔組合 8 成,B 類最多佔 2 成或更少。

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

曹仁超 ﹕樓市若轉勢 可跌6年 租金回報僅2厘 見頂信號

人稱曹Sir的知名投資評論家曹仁超(原名曹志明),自稱八成財富來自投資,一早已可以「上岸」,現時工作只為興趣和慈善目的。曹仁超最近出了新書《非富不可》,教導年輕人正確的投資觀念。他認為,現時樓價高企,年輕人不用急於置業,而應儲錢靜待入市時機。

曹Sir接受訪問指出,政府一再出招,遲早可以改變香港樓價方向(政府有能力壓低樓價,反而托高樓價就比較困難,這方面可參考日本政府例子及2008年起美國政府的例子),再加上香港樓價已上升了9年(圖),一旦樓價改變方向,回落期可長達6年。如要投資不妨可買收租股,部分收租股有4厘息;今時今日物業租金回報率只有2厘,通常2厘息是物業見頂信號。

曹仁超指出,由2003年9月特區政策推出「孫九招」,大舉降低本港土地供應、樓價自然上升至今,已經9年了。過去香港最長一次樓價上升期從1984年7月開始,當時中英政府在聯合聲明達至初步協議,加入「每年賣地50公頃」條款,令本港樓價反覆上升到1997年7月,上升期長達13年。

除這次外,香港樓價上升期最短3年,一般是5年到7年,連續上升9年則甚為少見。「沒有人事先知道樓價何時見頂,目前樓價只能用『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』來形容。樓價調整期1997年之前需時3年,1997年8月至2003年7月那次是6年,這次如樓價下調,(我)擔心需時6年。」

曹又表示,一般投資者(包括樓宇買賣者)不是太早入市,便是太早獲利回吐,理由恰恰是他們自以為較「市場」更聰明,忘記了做投資應該追隨趨勢直到趨勢改變為止。為何每天都擔心趨勢明天會出現改變?

「資金沒出路」 非買樓理由

不少人以「資金沒有出路」為由買「磚頭」,對此曹Sir並不認同。「2000年那時叫人不要再投資科網股,當年不肯賣出科網股的人,理由就是認為賣出後『資金沒有出路』,卻忽略了金價已開始上升。2007年10月叫人賣出港股,那時溫家寶已講明沒有港股直通車計劃,不少人仍不肯賣出,理由又是『資金沒有出路』。那時金價每盎司650美元,今天是1700美元。說資金沒有出路的人只是沒有遠見,他們見不到其他值得睇好的項目而已。李嘉誠手上有1000億港元,他從來不說資金有沒有出路,為何一般人只有一千幾百萬元,反而認為資金沒有出路?」

樓價與通脹 關係不密切

也有人認為,美國推出QE3(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),因此通脹會惡化,所以要買樓來抗通脹。曹Sir分析道,通脹成因有三:(一)貨幣供應上升;(二)物品或服務供應不足;或(三)貨幣流速上升。「1990年起日本政府大量增加貨幣供應,但日圓匯價由1985年到1994年大幅上升,令外國物品大量湧入日本市場競爭,過去22年日本接近沒有通脹。2008年起為對抗金融海嘯,美國政府大量增加貨幣供應,因金融資產價格下跌,銀行被迫收縮信貸令貨幣流速下降,形成美國在貨幣供應大增,同時卻樓價大跌。最近兩年,全球食物價格上升,是因天氣轉差,而非因為全球貨幣供應上升。」


曹Sir指出,樓價升降同通脹關係不大。1974年那年,石油漲價引發惡性通脹,香港CPI升幅超過10%,同年香港樓價下跌30%(住宅樓價由每呎150元跌至每呎100元)。
他認為,影響樓價的因素主要有三:

(一)政府土地政策(例如1997年7月的八萬五房屋政策及2003年9月的孫九招);
(二)人均收入一旦進入3000美元到6000美元一年,會掀買樓潮;
(三)人均收入上升至3萬美元一年,買樓熱潮便冷卻。

低息期無人知何時結束

一些人買樓,皆因美國聯儲局表示低息期可延至2015年底。曹Sir表示,在2008年底美元利率降至0.25厘時,他已指出這次低息期將長期化。至於低息將何時結束,沒有人可以事先知道。「本人只是分析員而非預言家,『從來不作預測』乃本人一向遵守的格言,因為世上95%的預測,事後皆證明不準。只能說這段低利率期十分長,應超過大部分人的估計。」

至於現時買樓是否合理?「世上無合理和正確這回事,一切都由時機(Timing)決定、即三個W:when, where, what。如在錯誤地方、錯誤時期,或錯誤項目上作投資都是死罪。何時買賣黃金、股票、房地產才最重要。」


明報  08112012

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

投資是「練心」遊戲


近日慧雅跟一名教師朋友談到本港的教育問題,並提到政府近年的殺校行動帶來不少問題,譬如早前報章便報道,有一名因政府殺校而失業的教師,在失業後一直從事投資,但因為投資失利,因而欠下朋友金錢,最後決定自盡。一時之間,這令慧雅好生感慨。
慧雅碰過不少在工作上不如意的朋友,最後決定以投資為生,希望可以錢搵錢。理論上,這不是行不通,不過在實行方面,這並不是那麼容易,其中最難之處相信便是紀律,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。

「合理」價格只在理論存在

另一方面,慧雅覺得傳媒和社會似乎經常有意無意地傳達,投資是一個聰明的人才會勝出的遊戲,賺錢令人很有英雄感。記得慧雅曾打趣地跟友人說,大眾有這種想法,代表財經界在「巿場推廣」方面做得很好。慧雅又提到,經濟政治消息的好處,是它們會經常變動和幾乎怎麼詮釋也可以,從解畫的角度看,「實用率」很高,而且聽起來又好像很高檔。

投資是一項練心的遊戲,最重要是明白這遊戲的本質。有些人很沉醉於「買中」所得的英雄感,但慧雅一直認為,投資者是要能克服這種「心理幻象」,才可在投資造詣上再上一層樓。基本上,追逐價格上的波動是很費神的,而且邊際上的價格變動,是可以沒有什麼準則的。嚴格來說,所謂合理價格只是在理論上存在。巴菲特的師父葛拉漢說得對,在邊際上,股價要麼就是反映最貪婪的買家的買價,要麼就是反映最恐慌的賣家的賣價,那它又怎可能是合理價呢?

施慧雅  明報 011120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