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

國際投行「空襲」有迹可尋

 

國際投行唱好或唱淡A股或港股的目的都為銀。20129月,摩根大通、瑞銀、花旗等國際投行頗「一致地」唱淡民行,不單該股股價受壓,連整體銀行股也受壓,但民行大股東史玉桂與民生都謂銀行基本面OK,史玉桂更不斷增持民行,結果股價一直升上逾12元高位。史玉桂更在帳面賺了幾十億元,成為去年人所共知的股市大贏家。


史玉桂於去年國際投行唱淡兼沽空民生銀行時就指出,這些國際投行的「空襲」路綫圖:


1
先找要攻擊的對象;


2
大量借入有關股票;


3
先沽出部分借入的股票,造成股跌現象;


4
再發表唱淡報告;


5
然後找可供造淡的藉口,例如業績公布不好,即死業績公布符預期,即是增長不夠多,要死業績公布超預期,即是已透支未來,遲早死……總之使市場達到個恐慌,該股會死,故要Sell


6
一旦投資者有懷疑,便將借入之股份大手、大成交量地沽出。普通看圖的分析者和投資者就會判斷:價跌,成交增;跌勢未完,應沽貨,從而導致滾雪球效應,圖使股價雪崩式下瀉,散戶便出貨;


7
暴跌時及之後,沽空的投行「靜雞雞」在低位買回股票;


8
歸還股票,掠水走人,留下有關的股票管理層和不知情的低位出貨散戶在舐傷口。


史玉桂所言的造空掠水圖譜是不斷上演的,十多二十年前,香港也有件「偷雞唔到蝕隻牛」的事件。股票名不記得,是隻五、六、七、八綫股,有人借貨沽空,但被「被沽空者」用銀彈接去所有沽出之貨,使到股票歸邊,沽空者未能在合約到期時夠貨歸還,結果是要在市場買回,「被沽空者」亦加入搶貨行列,結果股價由0.6元(還是6元?記不得了)升上逾16元。結果是沽空者與「被沽空者」場外講數,沽空者要「蝕隻牛」走人。


攻防戰綫將蔓延

要使無端沽空者受教訓,重點是用銀彈,你沽我買,由於無端沽空者是用借來的貨,亦只有借來的時間,這兩個是死穴。只要無端沽空者沽極股價跌不下,時間(借貨時限)會自然逼死無端沽空者。但如果沒有個銀主狠下決心,與無端沽空者作一死戰,無端沽空者通常偷不到雞都執到隻鴨,不會蝕隻牛。


港股歷史,無端沽空者蝕到「嘔泡」一役是1998年,港府打大鱷一役,當年逾270隻對沖大鱷在港衝擊港股匯,港府用1,200億買股,兼抽緊銀根,對沖大鱷沽股,價不下,兼加上借貸成本升,只好投降。當年不少市場論者都謂干預不該,筆者謂這是保家趕賊,自衞之舉。筆者更援引瑞典之前保其匯的例子,要將利息抽上500厘始可平亂,結果當年港息一度升上300厘,借錢、借貨的對沖大鱷在借貸資金成本大升時,只有「走頭」一路。

 

25032013 石鏡泉 Sky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