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

下不了決定的成本


一位德國商家,到美國旅遊,參觀紐約名勝帝國大廈。八十六樓的觀景台,可以飽覽整個城市,令人心神嚮往。商家形容,魅力可與中國的長城媲美。可是,同時可與長城媲美的,還有排隊搭電梯上樓的長龍。

這時商家發現喜訊:原來上樓分兩條隊買票,長龍是標準票,售十五美元;另有快速通行票,盛惠三十美元。雖然貴一倍,但一個人都無,商家隨即轉隊,付款飛身上樓。

到參觀完下樓,原本的長龍仍在,最慘還是同一班人。商家正欲出門,迎面來了兩個操德語的同鄉。同鄉一男一女,女的見到「萬里長城」,已經不開胃,不想花時間排。商家隨即上前建言:「付貴一倍,便無需排隊。」男的展現肉赤神色,女的又認為眾目睽睽下另類「打尖」,好像有點浮誇。有見及此,商家又獻一計:「去洛克斐勒中心,人少,眺望中央公園,或者回望帝國大廈,別有一番風味。」多了選擇,對同鄉非但未見幫助,反而停滯於原地,更覺苦惱。

商家反思自己與其它遊客、同鄉的分別,在於有否留意機會成本。一般人着眼於貴了一倍的票價,但商家的看法卻是,去紐約旅費花了千五美元,等於買了數天時間。花一個上午排隊,等於虛耗百多美元。為甚麼不加1%的附加費,快速參觀,釋出時間去其它地方?要是嚴守預算,則可以去別的地方。當然,如果是當地人,沒有時間成本,排排隊倒也無妨。

但最不應做的,是如同鄉般冰封在原地,完全下不了決定。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,就算立刻「死死地氣」去排慢隊,始終也可以排到。站着等候最好的方案,卻永遠不會出現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案。不下決定,只會浪費更多觀光時間。

很多投資人的問題,就是過分等候完美的時機與對象。例如最好如iBond(4208)般穩陣,又有價值股的七、八釐息,兼且每日破頂,45度角持續攀升三者中任何一項,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,但糾纏於選擇之間,既得不到任何結果,還損失了最重要的資源:時間。

盧志威  26112012

留下一筆保命錢


「股票作手回憶錄」(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)被很多交易員奉為至寶,自稱看了十回以上者,也不在小數。多數人嘗試從書中主角、天才炒家利佛摩大勝的過程中,偷取一招半式;但其實從他失敗與再起的經歷,同樣值得參考。

利佛摩曾經多次因操作失敗而破產。1907年,他因為聽信別人的建議、損失時加倉,在棉花交易大敗,輸去九成身家。在隨後幾年操作也不順,最終負債破產。要到一次大戰前後,才賺回財富,並向債主還款。之後利佛摩做的第一件事,是成立一個任何人(最主要是自己)都碰不得的信託基金這筆錢的用意,就是將操作的資金,與生活用的保命錢區隔,這樣起碼不會再落得破產的下場。就算他之後操作失利,兼且受盡抑鬱症折磨而自盡,信託基金仍然保有五百萬美元以上。

是否在有操作利潤時,撥開一筆保命錢,對將來的命運可能大有影響。近來,自己和公司的同事,都在閱讀一本巴頓碧斯(Barton Biggs)的遺作:A Hedge Fund Tale(簡體字本:「對沖基金風雲錄II:悲劇英雄」)。書中兩位主角,都是對沖基金經理。其中一位全然沒有理財概念,自己的錢不是留在基金中,便是提去買侈奢品、豪宅,又或被騙去買些無人承接的藝術品「投資」,不足的金額則向銀行借貸。另一位雖然也喜歡大手大腳花錢,但是尚能保持理智,七除八扣後還餘下一千多萬元。

後來在金融海嘯時期,他們的對沖基金虧損七成,被逼結業。前者此時才驚覺自己原來是一文不名,被逼到處向人賒借抵債。相反,另一人雖然之後炒賣標普期指再度損手,虧了幾百萬元,但還剩下七百萬元,買了收5%息的免稅債券,雖然比在頂峰時相去甚遠,但一年有三十多萬被動收入,仍足以回鄉過些安定日子。

適時分配資金好好收藏,重要性再強調也不為過。可以將這些儲備金,以國債、通脹掛鈎債、黃金等保本機會較大的形式投放,以備日後不時之需。

盧志威  28112012

老散自白


1) 老散重視炒作, 輕視投資: 炒作時隨著市場轉, 高揸低沽; 選股人《所謂專家》講就信, 自己全無分析, 買中食少少就走, 買錯蝕好深死坐; 買中贏幾格就不斷出貨, 買錯不斷溝淡!

2) 老散是大戶的豐厚年薪和花紅來源。

3) 華爾街没有什麼新的事物, (香港)亦都没有可能有什麼新的事物。

4) 溝貨是向上溝, 向下係應該止蝕, 引刀成一塊, 手起刀落。

道理的確淺,但做到的人唔多。世上沒有無敵的股,只有必輸的人。必輸的人窮一生精力去找無敵股,以為好易搵到 10倍的股票,結果就跌入大戶布下的陷阱中,輸完又輸,輸完再輸。

1)好多散戶犯錯第一係出發點錯,以為『投機』好過『投資』,以為《投機快,投資慢》,唔知道好多人投機只是找一個快的方法送死而矣。應該將投資及投機分開處理,或分開戶口定理。見議投機不高於總的3成。

2)散戶第二個錯誤是方法錯,將投機當投資,或者投資、投機心態兩頭搖。搞唔清投機和投資,係最根本的方法錯誤。然後仲有《輸就溝淡,贏少少就走人》這些攞命「殺著」,輸一次輸舖勁,就贏十次都補唔番。

3)散戶第三個錯誤係永遠唔會認錯,贏少少錢唱通天,輸多多錢唔願提,永遠唔肯細心翻開自己的錯誤歷史,學唔到嘢,就永遠走唔出錯誤。

所以一句總結,散戶係輸自己,唔係輸市場。

大戶同老散, 2個優勢:

1) 資訊....有內幕, 而且能即時更新及收集市場資料;

2) 資金/技術....有能力《搭棚》, 《製造各種成交假象》, 《舞高弄低》。

 

散戶只有2種優勢:

1) 快...散戶貨少, 可《迅速出入貨》, 不像大戶出入貨要一段時間。《如果散戶投機唔夠快, 沒有生存優勢, 必敗無疑....

2) 大戶技量不外乎收集、推升、推升後震倉、高位讓散戶接貨…由於持貨量大,往住在圖表上現形。散戶可於最有利位置進出,減低進出成本;要『快』及『決斷』。每次輸小贏多,達到長遠正回報。